1982年那个闷热的夏天,以色列坦克部队撤离西奈半岛时,有个老兵蹲在沙丘上哭得像个孩子。他攥着半瓶没喝完的矿泉水,突然把枪管插进沙地里:"咱们在这挖了十五年水井,现在全要留给埃及佬?"旁边正在拆帐篷的年轻士兵撇撇嘴:"得了吧老哥,戈兰高地的兄弟连洗澡水都要定量呢。"
这话可一点不夸张。当年以色列议会吵得最凶的时候,有个议员直接拎着两瓶水冲上讲台。一瓶贴着加利利湖标签,另一瓶画着骷髅头图案。"选吧各位,是要戈兰高地的活水,还是要西奈的石油?"台下顿时鸦雀无声。这些政客心里门儿清,中东这地界儿,黑金再贵也贵不过生命之源。
西奈半岛确实是个香饽饽。六万平方公里的地盘快赶上三个北京城,北边地中海沿岸能建度假村,地下还埋着上亿吨石油。可1973年赎罪日战争那会儿,埃及人用高压水枪冲垮巴列夫防线的场景,至今让以色列军方做噩梦。那场面简直像用消防栓冲蚂蚁窝,号称固若金汤的沙堤堡垒,在高压水柱面前成了豆腐渣工程。有个被俘的以军军官后来在回忆录里写:"当我们发现消防车比坦克还可怕时,就知道这片沙漠守不住了。"
戈兰高地则是另一码事。这地方居高临下盯着以色列命门,加利利湖就像个露天大水缸暴露在叙利亚炮口下。1967年六日战争前,叙利亚炮兵经常往湖里打靶玩,搞得以色列人喝水都带着火药味。现在虽然只占了三分之二的面积,但控制着湖区东岸所有取水口。有个在边境巡逻的以军士兵说得实在:"谁敢动我们的水龙头,我们就拧开他的天灵盖。"
美国人在这个问题上精得很。2019年特朗普承认戈兰高地主权那出戏,明摆着是给以色列递刀子。联合国大会上吵翻天的决议案,在坦克大炮面前跟废纸没啥两样。倒是叙利亚内战期间,有人发现戈兰高地输油管道附近突然多了几口"灌溉用深井"——挖出来的哪是水啊,分明是掺了原油的美金。
西奈半岛的教训让以色列学乖了。现在他们往戈兰高地移民都搞"水滴计划",每家发套净水设备当嫁妆。有个定居点大妈边浇菜园子边炫耀:"咱们这儿自来水比特拉维夫还甜!"这话听着扎心,山脚下叙利亚难民正用驴车运浑水呢。地理老师常对学生说:"记住孩子们,海拔每升高一米,谈判筹码就重一吨。"
最近戈兰高地又不太平。以色列军队借着反恐名义往叙利亚腹地推进时,坦克履带印特意绕开几处泉眼。随军记者发现个有趣现象:士兵们给导弹发射架盖伪装网时,总不忘在旁边种两棵橄榄树。这招跟当年西奈半岛撤军前狂挖石油的吃相相比,简直算得上环保先锋了。
开杂货店的阿维大叔有句口头禅:"沙漠能还,山头死也不放。"他柜台底下压着张老照片,1973年他穿着军装站在西奈油井旁,背后是用希伯来文写的"能源独立"。现在照片发黄了,墙上新挂了张全家福,背景是戈兰高地的雪松林,取景框特意把山脚下的输水管拍了进去。
本报(台/网)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
网络炒股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