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叶檀财经团队
得病是每个人人生的必经之路,或迟或早。
一场大病,是对人性、健康和家庭财务的巨大考验。当你渡过了人性之桥,走过了健康之路,还要面对治疗过程中的经济难题。
得大病有三怕,一怕没有药,二怕用不起好药,三怕长期治疗导致财务破产。
怎么从三怕变成不怕?怎么在疾病的不幸中,可以安心治病?只有未雨绸缪,用已经成熟的工具来渡过劫难。
世界上已知的罕见病超过7000种,只有不到10%拥有有效的治疗方案。
据《2024中国罕见病行业趋势观察报告》统计显示,中国已知的罕见病数量大约有1,400余种,罕见病患者超过2000万人。
绝对人数高达千万级别,但每一种病的相对人数却不多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,罕见病是指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.65‰到1‰的疾病或病变。
他们是少数群体,他们躺在病床上进行各种尝试,却无药可治。
渐冻症是罕见病之一,现在连发病的基理都不太清楚,治疗过程极其艰难,只能眼睁睁看着病人被一步步封冻起来,最后连呼吸、吞咽都十分困难,空有巨大的悲悯,却无用武之地。
肿瘤也有罕见癌种,如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等,有能力的罕见癌种的病友会走遍全世界,只为寻找一线生机。
即使是常见的,不幸者最终面临的都是无药可治。
肿瘤不可怕,可怕的是转移、复发,当几线治疗结束、用尽所有的药后,当病人进入新药实验组却不起作用,那样的无能为力,让人陷入深深的无力感。
根据罕见病信息网数据,全球已上市的800多种罕见病药物中,仅有10%左右在中国获批上市。
无药可治并不意味着束手就擒,病人和亲人们到各个地方访遍名医,这就带来了另一重巨大的压力,家庭财富压力。
2025年2月28日,新华医院联合多家机构,发布了《罕见病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应用与展望研究》。
在调研中发现:在罕见病患者的家庭中,医疗支出占比高达90%。超80%的罕见病家庭因医疗与特医食品费用陷入经济困境,部分家庭年收入半数以上用于购买特医食品。
只有30%的患者能稳定获取所需特医食品,偏远地区及基层医疗机构资源匮乏问题突出。
我曾经看过一本书《遗愿清单》,作者是一个临终关怀志愿者,她说,当我们谴责一个妈妈不照顾自己生病的孩子,那是没有面临需要花费100万的病患宝宝。
我的朋友中,有卖房治疗的,有每天省吃俭用常住在国外治疗的,对于普通家庭而言,一场大病往往伴随着一次财富“洗劫”。
对于非罕见的大病,好药层出不穷,现在全球进入了创新药大比拼时代,中国是其中的急先锋。
对于病人来说,是一件大大的好事。
重塑中国创新药研发格局的重大变革正拉开序幕。
2024年7月5日,国常会通过《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》,全链条强化政策保障,统筹用好各方面政策,助推创新药突破发展。
2025年6月16日,国家药监局起草了《关于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有关事项的公告(征求意见稿)》,创新药临床试验评审审批周期,从之前的60个工作日大幅缩短到了30个工作日。
官方数据显示,2025年1到5月,国家药监局累计批准20余款1类创新药上市,刷新近五年同期纪录。
中国创新药企对外授权(license-out)交易总金额已经达到创纪录的455亿美元,2024年全年这一数据只有519亿美元,中国在创新药的筛选、研究领域,走在世界前列,具有独特的优势。
中央和各地方层面全链条支持创新药,主要体现在支付、研发、医保目录、创新药企上市四个方面。
为了让大家用上好药,政策允许创新药首发价格参照国际同类药品定价,支持商业保险公司依法利用医疗、医保数据,开发覆盖创新药的商保产品。
用一款创新药需要多少钱呢?
以癌症病人中越来越常用的CAR-T治疗为例,根据德邦证券的《国内外上市CAR-T疗法盘点》研报显示,国内已经上市的六款针对不同癌症的CAR-T产品,定价都在100万到120万元一针不等。
美国CAR-T产品的价格更贵,通常在37万美元到47.5万美元一针不等,相当于人民币250万到320万元左右。
CAR-T产品的核心痛点在于,无法规模化生产,每份产品仅服务一名患者,且制备失败率高达5-10%,产生了大量沉没成本。
横亘在普通人和世界级创新药之间的,是一道无法跨越的价格天堑。
这在创新药领域并不少见。即使基础医保报销了一部分,长期使用高昂的新药,依然是不可承受之重。
怎么办?一是等制程成熟药价降低,二是通过其他商业办法。
药价降低,往往需要几年时间,得看我们的身体是否能够应对,实际上,商业的保险办法是长久之道。
有位朋友转发了一位小红书博主的故事,她的名字叫“发条橙子在渡劫”。
这位憧憬未来的年轻人,曾经乘坐廉价航空和公交车环游16个国家,却在2021年10月旅行途中确诊急性淋巴性白血病,2022年,完成自体干细胞移植。
在橙子分享的笔记里,她说自己花钱还不算最多的,如果涉及异体移植和排异治疗,那就是真的无底洞。
不幸中的万幸,橙子在生病前,偶然购买了一份好医保·长期医疗商业险。
她说,自己当年一年保费不到300元,生病之后两年累计报销100多万,关键是可以报销外购药。这让她有底气去接受完善的治疗。
橙子的感受是:在病房里,有商业保险的人会更有底气去用好药。
这是事实,在病房里,让医生大胆开好药,不论价格的,往往是有充足的商业医疗保险的病友。
最近,橙子刚刚晒出的笔记里,说自己复查结果良好,只有肝功能损伤,在吃降肝脏指标的药,同时完成了研究生毕业答辩。她一直有个小小的梦想,2026年继续开启环球旅行,看遍世界。
祝贺橙子,她是有运气的,也是有远见的。一次偶然的商业险购买,让她不至于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白血病破产,有底气在治病之后,规划好接下来的生活。
保险的价值正在于此,转嫁不确定的风险,拥有治疗的体面和再出发的底气。
像橙子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。百万医疗险在我国出现以来,一直以其高性价比、补充医保报销的核心价值而受到青睐。
其中的“明星品牌”就是“好医保”。作为蚂蚁保旗下的官方医疗险品牌,最近再次引发保险行业圈的极大关注——近期,好医保三款核心的长期医疗险产品进行了2025版全新升级。
升级后最大的亮点在于:先进医药覆盖范围更广。在增加了院外购药报销责任后,新增了1500种先进药械保障,包含全目录进口药、近400种原研药等。
目前国内批准上市的6种CAR-T疗法,都在好医保升级后的报销清单中。同时,像好医保旗舰版2025款,投保年龄进一步从55岁放宽到60岁,这也就给了更多准入的机会。
这不仅仅是保险条款的又一次升级,更是对生命尊严的细心守护。
前几年,好医保已做出了两轮重要的革新:前几年就推出“0免赔额”,大大降低百万医疗1万元的免赔额门槛;去年推出“保证续保终身”,让癌症等重疾获得终身稳定的保障。
病人害怕的是,保险不保险,一些原研药和治疗无法纳入保障清单,“院外购药是否能报销、能报哪些药”这一命题,已经成为体现商业医疗险价值的核心命题。
谁能解决病友的痛点,谁就能获得认可。好的商业模式,就是把简单的利他逻辑运用到极致。
更丰富更全面的商业补充医疗保障,不应该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,而是触手可及的生命防线。
几百元的保费撬动数百万级别的保障,这不是单纯的侥幸,而是个体判断、国家政策和市场力量互相交汇,打造出的保障之船。
小成本,可以撬动大生机,一艘小船,助我们度过人生的千难万险。
(免责声明:本文为叶檀财经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,不构成投资建议,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。)
-- END --
网络炒股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