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京邀请泽连斯基到莫斯科谈判,泽连斯基为何一口回绝? 特朗普态度180度大转弯,外媒突然喊话中国参与,这场外交大戏背后谁在主导?
8月18日,特朗普在白宫召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和欧洲七国领导人,讨论俄乌停火细节。
会议中途,特朗普直接拨通了普京的电话,三方首次敲定了美俄乌总统会晤的计划。 但普京抛出的地点让全场哗然——莫斯科。 泽连斯基当场拒绝:“到莫斯科谈判?绝不可能! ”
欧洲领导人也立刻泼冷水,称这“不是好主意”。法国总统马克龙甚至紧急提议将会谈改到欧洲,并要求欧洲加入形成“四方会谈”。
拒绝莫斯科,泽连斯基的顾虑直指三大核心。
第一怕的是人身安全。 乌克兰总统顾问直言,即便俄方承诺最高安保,莫斯科对泽连斯基而言仍是“凶险之地”。俄乌交战三年,双方互信荡然无存。
更关键的是,俄罗斯内部强硬派势力庞大,部分人甚至主张对乌核打击。 泽连斯基若踏入克里姆林宫,无异于“自投罗网”。
第二怕的是政治陷阱。 欧洲外交官透露,泽连斯基怀疑这是美俄联手的“圈套”。
莫斯科作为俄罗斯主场,从会场布置到议程安排都将被俄方掌控。 乌克兰担心在这种信息不对等的环境下,可能被迫接受不利条款。
第三怕的是历史骂名。 自冲突爆发以来,泽连斯基塑造的“抗俄斗士”形象深入民心。
若他亲赴敌国首都谈判,乌克兰舆论必然解读为“向侵略者投降”。 一名基辅市民在街头采访中说:“总统去莫斯科之日,就是他政治自杀之时! ”
普京的“莫斯科邀请”看似诚意,实则暗藏玄机。
克里姆林宫明知泽连斯基不可能接受,却仍高调提议,真实意图是抬高谈判门槛,迫使后续选址向更亲俄的地区倾斜。
白俄罗斯成为俄方属意的替代方案——该国不仅与俄关系紧密,境内还驻有俄军,对普京而言相当于“准主场”。
历史也为白俄罗斯加分。 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,俄乌曾在白俄首都明斯克签署《明斯克协议》。
如今俄方重提旧地,试图延续“俄主导谈判”的叙事。
戏剧性转折发生在阿拉斯加特普会后。
7月特朗普还公开痛斥普京“完全疯了”,威胁对俄实施100%惩罚性关税,甚至启动“北约埋单”模式向乌输送进攻性武器。
但8月15日阿拉斯加峰会结束,特朗普突然改口盛赞普京:“当他走下飞机,我也走下飞机时,我们之间有一种温暖......”
态度剧变背后是中期选举压力。 特朗普急需外交成绩巩固选民支持,而促成俄乌和谈成为最佳“政治秀场”。
白宫官员私下透露,特朗普对会谈地点“无所谓”,只在乎能否拍到三国元首握手的画面。
更耐人寻味的是特朗普对乌承诺。
8月19日,他突然宣布将为乌克兰提供“类北约第五条”保障(攻击乌克兰视同攻击美国),却又划出两条红线:不派美军、不支持乌入北约。
这种模糊表态被欧洲媒体嘲讽为“空中楼阁式担保”。
正当各方博弈白热化,外媒将矛头转向北京。
8月18日,美国Axios新闻网披露阿拉斯加密谈细节:普京要求将中国列为乌克兰安全担保国,且列为停火六项条件的第四条,态度强硬。
次日俄媒记者在外交部记者会突袭提问:“若俄乌停火,中国是否愿当安全保障者? ”
全球镜头聚焦下,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以18字定调:“中方将继续以自己的方式劝和促谈。”
普京的“点将”策略引发连锁反应。 欧洲26国连夜发布联合声明,反对美俄“私相授受”乌克兰命运。
德国总理默茨更直言:“任何安全框架都需尊重乌领土完整! ”
莫斯科方案流产,各国争相抛出替代方案。
瑞士率先表态愿提供场地,并承诺给予普京国际刑事法院逮捕令的“豁免权”。但瑞士已参与对俄制裁,所谓中立遭俄方质疑。
匈牙利成美国暗推选项。 8月19日,特朗普与匈总理欧尔班通话讨论布达佩斯办会可能。 白宫发言人对此暧昧回应:“不确认也不否认。 ”
土耳其则打出“经验牌”。 土总统埃尔多安向泽连斯基强调,伊斯坦布尔曾举办2022年俄乌谈判,“有丰富调停经验”。
这场选址博弈实为话语权之争。法国智库研究员皮埃尔指出:“谁主办会谈,谁就掌控和平叙事主导权。 欧洲绝不容忍被边缘化! ”
外交角力之际,战场硝烟未散。
8月20日,就在各国为会谈地点争执时,乌军在红军城北部反攻得手,包围俄军第132旅三百余人。 俄军则对哈尔科夫州发动开战以来最猛烈轰炸。
更具讽刺的是人道协议。 8月18日俄乌互换千名战俘,释放战俘的飞机刚起飞,基辅便遭298架无人机突袭,莫斯科州也遇袭致多座机场关闭。
这种“一手放人、一手空袭”的场景,揭示和谈之路的凶险。
领土底线仍是死结。 普京坚持要求乌军撤出顿巴斯五地区、承认克里米亚属俄;泽连斯基则誓言“不割地换和平”。 双方诉求如平行线般难以交汇。
当特朗普的“空军一号”飞离阿拉斯加,普京专机穿越白令海峡返俄,没有一架飞机转向基辅方向。 这场牵动世界的外交大戏,仍在等待下一个转折点。
#2025洞察时局#
网络炒股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