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新学期伊始,不少孩子却被开学焦虑笼罩,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习惯性拖延,更有甚者沉迷手机难以自拔。这可愁坏了家长们,苦口婆心劝说收效甚微,严加管教又怕引发亲子矛盾。
其实,古人的智慧里藏着解决这些难题的良方。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,不仅有优美韵律,更蕴含着深刻哲理与奋进力量。在此,我们精心挑选了10首神级励志劝学诗,它们如同一剂剂良药,能帮孩子驱散开学焦虑,克服作业拖延,摆脱手机依赖。家长们速速收藏,和孩子一同领略诗词魅力,开启积极向上的新学期!
图片
1
劝 学
孟郊〔唐代〕
击石乃有火,不击元无烟。
人学始知道,不学非自然。
万事须己运,他得非我贤。
青春须早为,岂能长少年。
名句译文: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该趁早努力,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“少年”吗?
《劝学》是孟郊以寒士身份对科举时代读书人的深刻警醒。诗人以"击石取火"起兴,喻指学问需主动探求:不叩击燧石便无火星,不勤学则无真知。
孟郊四十六岁方中进士,深知"青春须早为"的迫切性。诗中"万事须己运"的呐喊,既是对当时浮躁学风的批判,亦暗含自身困顿经历的投射。他以"岂能长少年"的警句,将个体生命体验升华为普世劝诫,在"他得非我贤"的清醒认知中,构建起重视实践、强调自立的读书观。这种将个人命运与时代精神相融合的创作,使该诗超越了普通劝学篇章的范畴,成为寒士阶层突破生存困境的精神宣言。
图片
图片
2
读书有所见作
萧抡谓〔清代〕
人心如良苗,得养乃滋长。
苗以泉水灌,心以理义养。
一日不读书,胸臆无佳想。
一月不读书,耳目失精爽。
名句译文:人一天不读书,心中就没有什么好的想法。一个月不读书,就感觉到耳朵和眼睛都不清晰了。
此诗是对读书养性的精妙体悟。诗人以"人心如良苗"起兴,将心灵成长比作禾苗生长,需"泉水灌"与"理义养"的双重滋养,既继承了传统"诗教"观念,又融入清代考据学派重视实证的治学精神。
"一日不读书"的递进式警示,折射出清代士人对知识更新的焦虑。当时乾嘉学派盛行,学者强调"日积月累"的治学方式,萧抡谓作为参与者,深知学术精进需如"泉水"般持续浇灌。诗中"胸臆无佳想"与"耳目失精爽"的对比,既是对浮躁学风的批判,亦暗含对自身治学经验的总结。这种将日常读书体验升华为哲理的思考,使该诗超越了单纯说教的层面,成为清代学术精神在诗歌领域的诗意呈现。
图片
图片
3
劝 学
颜真卿〔唐代〕
三更灯火五更鸡,正是男儿读书时。
黑发不知勤学早,白首方悔读书迟。
名句译文:少年不知道早起勤奋学习,到老了后悔读书少就太迟了。
颜真卿此诗以质朴语言勾勒出勤学图景,首句“三更灯火五更鸡”以“三更”至“五更”的时间跨度,具象化读书人的刻苦——深夜灯下苦读,破晓闻鸡再起,暗合古人“闻鸡起舞”的进取精神。次句“正是男儿读书时”点明主旨,将时间与志向结合,强调少年当以勤学为志,不负韶华。
后两句“黑发不知勤学早,白首方悔读书迟”以“黑发”与“白首”的对比,借代青年与老年,通过时间流逝的紧迫感,揭示“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”的哲理。对偶句式工整,“黑发”与“白首”前后呼应,强化视觉冲击,使“勤学当早”的劝诫更具感染力。
全诗28字,无华丽辞藻,却以生活化的场景与深刻的对比,传递出“时不我待”的警醒。颜真卿以自身经历为注脚——他三岁丧父,在母亲督学下勤读不辍,终成书法大家、政治栋梁。此诗既是自勉,亦是勉人,其“勤学早”的核心理念,与荀子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”、朱熹“少年易老学难成”等劝学名句遥相呼应,成为中华文化中激励代代青年惜时奋进的经典。
图片
图片
4
劝学诗
朱熹〔宋代〕
少年易老学难成,一寸光阴不可轻。
未觉池塘春草梦,阶前梧叶已秋声。
名句译文: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,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,所以每一寸光阴都不能轻易放过。
朱熹的《劝学诗》以精警之语叩击时光的紧迫。首句“少年易老学难成”,直陈青春易逝而学识难就的矛盾,以“易”与“难”的对比,凸显人生有限与求知无限的张力。次句“一寸光阴不可轻”由虚入实,将抽象光阴具象为可丈量的“一寸”,强调分秒必争的治学态度。
后两句“未觉池塘春草梦,阶前梧叶已秋声”以意象叠加深化主题:春草萌芽的梦境未醒,阶前已飘落秋叶的萧瑟,通过季节骤变的视觉冲击,暗喻时光在无觉中飞逝。全诗以“春梦”与“秋声”的虚实对照,将抽象哲理转化为可感的画面,既承续了《长歌行》“百川东到海”的警世传统,又以清新自然的笔调,传递出惜时勤学的永恒命题。
图片
图片
5
白鹿洞二首·其一
王贞白〔唐代〕
读书不觉已春深,一寸光阴一寸金。
不是道人来引笑,周情孔思正追寻。
名句译文:专心读书,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暮春时节,一寸光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。
此诗是王贞白对书院求学时光的诗意记录,以淡逸之笔写专注之境。首句“读书不觉已春深”,以“不觉”二字点破沉浸之深,春去春深浑然未察。次句“一寸光阴一寸金”以金喻时,将抽象光阴具象为可衡量的珍宝,既承续了“一寸光阴不可轻”的惜时传统,又以“金”之贵重强化时光价值,成为千古警句。
后两句“不是道人来引笑,周情孔思正追寻”以转折笔法收束:若非道人相扰,自己正沉浸于周公礼法、孔子儒思的探索中。全诗通过“春深—光阴—追寻”的递进,将惜时与治学融为一体,既显学者沉潜之志,亦见时光流逝之悄,于平淡中见深致。
图片
图片
6
冬夜读书示子聿
陆游〔宋代〕
古人学问无遗力,少壮工夫老始成。
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
名句译文:古人学习知识不遗余力,年轻时下功夫,到老年才有所成就。
此诗是陆游晚年闲居山阴时写给幼子陆聿的治学箴言。前两句“古人学问无遗力,少壮工夫老始成”,以“古人”为范,强调做学问需倾尽全力、持之以恒,“少壮”与“老”的时间跨度,凸显积累之重要,暗合“十年磨一剑”的坚韧精神。
后两句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笔锋一转,由学转到用,指出仅从书本获取知识终觉浅薄,唯有亲身实践方能深刻领悟。此句既是对子女的谆谆教诲,亦是对“知行合一”的朴素诠释。全诗逻辑严密,先言学之不易,再论知行之辨,于冬夜灯下娓娓道来,如话家常却发人深省,堪称治学与育人的经典之作。
图片
图片
7
观书有感·其一
朱熹〔宋代〕
半亩方塘一鉴开,天光云影共徘徊。
问渠那得清如许?为有源头活水来。
名句译文: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?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。
此诗以方塘喻读书心境,暗藏治学真谛。首句“半亩方塘一鉴开”,以铜镜喻池水澄明,暗合读书人需保持心境纯净;次句“天光云影共徘徊”,既写景致灵动,又喻书中智慧如光影交织,需反复揣摩方能融会贯通。
后两句直指读书本质:“问渠那得清如许?为有源头活水来。”朱熹以“源头活水”喻持续学习,呼应其“格物致知”的理学思想——唯有不断汲取新知,方能涤荡旧识尘埃,使思想如活水奔涌。若止步于既有认知,思想必如死水腐臭;唯有保持“三到”(心到、眼到、口到)的治学精神,方能如方塘映天光,在读书中照见天地至理。
图片
图片
8
柏学士茅屋
杜甫〔唐代〕
碧山学士焚银鱼,白马却走身岩居。
古人已用三冬足,年少今开万卷余。
晴云满户团倾盖,秋水浮阶溜决渠。
富贵必从勤苦得,男儿须读五车书。
名句译文:自古以来荣华富贵必定从勤苦中得到,有识之男应当如柏学士一样去博览群书,以求功名。
杜甫此诗以清峻笔调勾勒勤学之志。首联“碧山学士焚银鱼,白马却走身岩居”,以“焚银鱼”(银鱼,指唐朝五品以上官员佩戴的银质鱼章,焚银鱼指弃官)与“岩居”的对比,赞柏学士(唐朝时学士职位一般至少为五品,六品及以下的称为直学士)不慕富贵、隐居读书的高洁。颔联“古人已用三冬足,年少今开万卷余”,借“三冬足”(农历将冬天分为十月、十一月、十二月共三个月,故称“三冬”)的典故,凸显其学识渊博,更以“万卷余”赞其勤学不辍。
颈联景中含情,“晴云满户”“秋水浮阶”以清幽之景烘托其心境澄明。尾联“富贵必从勤苦得,男儿须读五车书”直抒胸臆,既是对柏学士的勉励,亦是对天下男儿的警醒:唯有勤学苦读,方能成就富贵功名。全诗寓理于景,情理交融。
图片
图片
9
和董传留别
苏轼〔宋代〕
粗缯大布裹生涯,腹有诗书气自华。
厌伴老儒烹瓠叶,强随举子踏槐花。
囊空不办寻春马,眼乱行看择婿车。
得意犹堪夸世俗,诏黄新湿字如鸦。
名句译文:虽然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,但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。
苏轼此诗作于凤翔赴汴京途中,为友人董传留别而作。董传虽家境贫寒,常以粗布裹身,却“腹有诗书”,其气质才华自内而外流露,令苏轼赞叹。诗中“厌伴老儒烹瓠叶”暗用《诗经》典故,写董传不甘清贫,志在科举;“踏槐花”则借“槐花黄,举子忙”的谚语,凸显其勤学之志。颈联“囊空不办寻春马”以孟郊典故,写董传虽贫,却有望如孟郊般“春风得意”;“择婿车”则借唐代进士放榜日公卿择婿的盛况,暗喻董传未来可期。全诗以典为骨,以情为魂,既赞董传之志,亦寓读书改变命运之深意。
图片
图片
10
观 书
于谦〔明代〕
书卷多情似故人,晨昏忧乐每相亲。
眼前直下三千字,胸次全无一点尘。
活水源流随处满,东风花柳逐时新。
金鞍玉勒寻芳客,未信我庐别有春。
名句译文:书卷就好像是我的多年老友,无论清晨傍晚还是忧愁快乐总有它的陪伴。
明代步入科举制后期,社会风气渐趋功利浮躁。彼时,读书多为仕途敲门砖,士人一旦金榜题名、敲开官场大门,便将经史子集束之高阁,转而汲汲于升官发财、钻营世故。于谦却对此种功利之风深恶痛绝,他以诗为剑,直指时弊:首联将书卷比作“故人”,道出读书如挚友相伴的纯粹之乐,与那些“金鞍玉勒”的寻芳客形成鲜明对比;颔联“胸次全无一点尘”,暗讽官场中人沾染世俗尘埃,而读书恰能涤荡心灵;尾联更以“未信我庐别有春”的自信,宣告精神世界的富足远胜于功名利禄。全诗既是自勉,亦是对浮躁世风的批判,彰显出超越时代的读书境界。
图片
图片
备注:文章/资料皆为个人整理学习用,如有错误,欢迎指正,一起学习共同进步!
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网络炒股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